1. 傳統攝影除了拍立得外,不可隨拍隨看。(Y/N)
2. 底片相機張數有限。(Y/N)
3. 底片拍完得送去專門店家沖洗膠卷。(Y/N)
4. 底片的數位檔案是掃描膠卷得到的。(Y/N)
5. 傳統相機大多需要手動對焦,甚至有不具測光功能的相機。(Y/N)
若您有兩題(含)以上答案為N的話,請先閱讀背景資料再開始瀏覽本篇。
什麼樣的人適合服用這篇索引呢?
1. 持續觀望底片機,不知從何入手的人。
2. 初次接觸底片,打算選擇Nikon底片單眼卻對數不清的型號感到恐慌的人。
3. 初次接觸底片,爬文後發現特定機型文章較多且許多前輩讚譽有加,打算購買銘機(如FM2等)的人。
4. 已經玩過許多系統,熟知自身需求,欲入手Nikon底片單眼創作使用的人。
5. 已經擁有許多底片機,欲入手Nikon底片單眼做為備機或隨手拍攝的人。
若您已經是底片重度成癮者,不妨輕鬆瀏覽,當作篇生活小品閱讀。本文在協助選擇之前,會粗略介紹Nikon的沿革和進化,最後綜合價格、流通數量、維修難易度和鏡頭群間選擇多元性來探討筆者推薦的幾部機子。操作與數位相機無異之自動對焦底片單眼不在本文探討之列。
-----------------------------------------------------------------------------------------------------------------------
<2017/05/16更新>選擇流程圖勘誤
<2017/04/09更新>
照片更新:望遠焦段實拍
文章中未曾提及FE10和FM10,系因我曾推薦給許多朋友,但多因為外型不如早期機種經典而落選。若預算有限且不介意外型,想低預算體驗底片攝影,FE10和FM10是相當經濟實惠的選擇,且功能完善(1/2000高速快門、可重曝)。點我看介紹。
-----------------------------------------------------------------------------------------------------------------------
大綱
一、前言
二、動機
三、歷史沿革
1. 鏡頭
2. 機身
四、如何選擇
1. 鏡頭
2. 機身
五、實拍
1. 廣角焦段實拍
2. 標準焦段實拍
3. 望遠焦段實拍
4. 正片實拍
5. 重曝作品
六、結論
七、資料來源
這週收到來自彩韻的底片成品,終於有照片可以更新實在太好了。
送了三捲135,大約以一個月一捲的頻率慢慢拍著,橫跨去年底至三月初。
畢竟是全職考生,能夠拍的幾乎侷限於自家周圍,或是前往購物的路徑上。
封面的九重葛是平常練習路跑時必經之地。
跑步時都不戴眼鏡,故每次經過都會瞥見一大團朦朧的紅,
雖然只有一抹色彩,但我確信這肯定是一叢絕美的九重葛,
於是某個出太陽的週末午後特意騎車來拍下這張。
這篇測試一下從Instagram外連。
一直把IG定位為一個發廢文、牢騷或隨意打卡的平台,
但仔細思索我的Flickr也是毫無章法,怎麼看就是一個毫無目的的帳號。
或者說,一個毫無目的的人。
唯一整理得較徹底的應該是這個部落格了吧!
一直想把各個社群、圖床整理成有一致性、具風格的photo wall,
最後總因捨不得過往照片所蘊含時空片段的餘溫而罷休。
罷了,繼續當一個毫無風格的人吧。
下列蒐集些近日在家中常吃到的食物,
部分由GR接上微距轉接鏡頭GM-1,最近對焦3.5cm,幾乎是貼著食物拍。
缺點是鏡頭常弄得霧霧的(笑
部分則是用nex轉接Nikon的60微。
這回分享1/15和廖桑去國姓鄉賞梅的幾張照片。
等待國營放榜前的日子,除了準備多益,著實提不起勁再讀專業科。
放榜前的日子漫長而煩悶,這時意外得到一個出門的機會。
1/16正逢婚禮大日,廖桑得力助手們各自滿檔,找上我這生疏已久的考生來啦。
Aston借了他少用的微距鏡給我,於是在閒暇時多了拍拍家中花草的機會。
家裡種滿了花、草、樹木和蘭花,以盆栽的形式。
上圖是我書桌上方的窗台,退伍回家後逐漸布置成現在這樣。
最左和最右邊是在店裡買的,左起分別為乙女心、靜夜玉墜和玉露。
比較高的是金邊虎尾蘭,有天然空氣清淨機之稱,耐陰故適合放在室內。
黑色花盆則是家母隨性組盆,內有鼻頭紅紅的虹之玉、玉墜和珍珠吊蘭。
前排迷你盆是跟隨青草藥學會走訪石門山帶回的山蘇。
說起第一部入門底片單眼你會想到哪一台呢?
大學時開始接觸菲林(約2010年),最常在論壇及社群內出現的是Nikon FM2、Canon AE-1或Pentax LX等高度討論且生產量大的機種。
入門時,懵懂無知的我存錢購入一組Canon AE-1 + NFD 50/1.4。
當時只有陽春數位相機的我覺得AE-1已是很棒的器材,豈知拍五、六卷後電路板報銷造成反光鏡無法降下,從此對電子機身敬謝不敏。
隨著眼界漸開,因緣際會下朋友大咪將Minolta X-700借予我拍攝數卷後,方對此類具自動功能的相機重拾信心。
Minolta X-700於1981年問世至2001年停產,近20年的生產期間廣受好評,甚至獲得1982年度EISA的「年度最佳相機」殊榮。X-700亦是日本生產時間最長的機型之一,與Nikon FM2並駕齊驅。
詳細介紹請參閱說明書:Minolta X-700 Manual
SR mount鏡頭群請參閱:LENS INDEX
By FM2 + 35/2 O |
2007年中國的無忌論壇出現一篇文章,講述一批輕便的連動測距相機(以下簡稱RF)並稱之為「旁軸七劍」。
從此,這類外觀典雅且輕巧的不可換鏡小相機熱潮席捲亞洲,炒作捧紅許多小相機。
RF機的頂點非Leica M系莫屬,但鏡頭價位高不可攀。
於是甫入門的新底片用戶轉而尋找高性價比的小型RF來體驗旁軸樂趣,久之價格越來越高,逐漸變得不那麼入門。
有趣的是幾年後出現一篇「旁軸遺珠」,如Canon QL17 l / QL17 ll / QL19、Minolta 7 / 7s / 9、Konica Auto S / S2、Yashica 35GSN......等等族繁不及備載。但老七劍名頭太響,這些絲毫不輸七劍的遺珠們價格仍划算,不失為替代的好選擇。
About Me
Tzu Yang ,Tai
Photographer / Blogger
Save point for my life
FRAME Lab
Popular Posts
-
傳承30餘年,我的135系單眼系統 - Nikon FM2 + 55/1.2 S.C + MD-12電動過片把手 開始閱讀前先嘗試回答下列問題: 1. 傳統攝影除了拍立得外,不可隨拍隨看。 (Y/N) 2. 底片相機張數有限。 (Y/N) ...
-
感謝網友Long Tai Yu提供 說起第一部入門底片單眼你會想到哪一台呢? 大學時開始接觸菲林(約2010年),最常在論壇及社群內出現的是Nikon FM2、Canon AE-1或Pentax LX等高度討論且生產量大的機種。 入門時,懵...
-
隨身系列第二篇的主角是 Fujifilm產的 方正便當機:Tiara II (本系列前篇: 喵兔 )。 精緻優雅的外型與喵兔流線塑料風格 大異其趣。 鋁合金機身迷人亮眼、經典滑蓋開機設計、配置4群4枚( 28mm f/3.5 Super EBC Fujinon )...
-
提到Pentax底片系統,立即想到的是大名鼎鼎的 Pentax 67 、 輕巧的SLR系列如Lx, Me, Me super, MX、 二手價格平易近人的M42系列或聲名顯赫的smc鍍膜等,但你知道P家也有很棒的隨身機嗎? 自M42時期以來,Pentax...
-
攝影、撰文 / 紙羊 這台Yashica Electro 35 GSN是外公生前所使用的相機。2009時我向母親表明了想拿去整理的意願,於是送去益昌保修,以嶄新的姿態回到我手中。精緻的造工和沉穩的手感,雖不若Olympus 35系列小巧玲瓏,仍顯落落大方。第一卷底...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