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神廟與接官亭石坊、鐘鼓樓 風神廟 風神廟建於清乾隆四年(西元1739年),廟寺建設初期規模頗大,後來因為開闢道路而遭日本人拆毀,乃今日僅存小廟一間,是台灣唯一的風神廟。 建築物外觀不像多數廟宇金碧輝煌,風神廟看起來頗為老舊,屋頂上亦無任何雕琢與圖像;內部擺設十分簡樸古味。 雖然如此,極富藝術價值的風神廟香火卻相當鼎盛。風神廟主要祭祀風神爺,隨侍在側一青一紅的水神與火神造型亦相當特殊;另外陪祀的神明分別於左側供奉雷公、右側供奉電母,莊嚴且肅穆。 建風神廟起初是為了祈求神明保佑台灣與廈門之間的船隻往來平安、一路順風,故請求朝廷建祀;因性質少見特殊,被譽為清朝八大廟宇之一。 雖經破壞而後修復,加上規模不大,但風神廟至今仍為香客信徒們與遊客們到此必訪廟宇之一。(參考維基百科) 今天趁著天色未暗,同友人先到永樂市場吃了碗永樂燒肉飯 再繞去剛完成打光工程的風神廟。 說來也巧,竟碰上由俠客行文創所主辦的"感光台南"系列活動「拾光漫遊」府城光影探旅,相當熱門,場場皆是甫開放報名立即爆滿。 今次是一場高中生的場次,看著台南各大高中職的學生齊聚並參與文史活動, 心中感到一絲欣慰,希望在地的歷史能永遠傳承下去。 廟前的參觀人潮 ...
新學期第一天,雖然是新生但跟小大一的心情大不同。 今早在各系區穿梭,彷彿我是個觀察者,看著匆忙的學生熙來攘往。 四年前在更多的是對新環境的陌生,畢竟學校太大,最困擾的莫過於認路與找教室。 在屏科,學生賴以維生的交通工具是機車、其次是汽車而最少的步行及自行車。 學長姐們常常以戲謔的口吻要我們好好保護愛駒,因為在屏科沒了機車形同殘廢。 而成大不同,校區雖被道路切割,機車可以輕易抵達各校區門口但無法進入校區內, 唯有腳踏車可以自由穿梭校區與校區、銜接系館與系館。 成大在每學年的開始會將棄置已久的腳踏車蒐集起來進行統一認領的手續, 當我提早三十分抵達會場卻發現已有百來人排隊的當下, 果斷放棄排隊而拿出相機開始記錄這相當新鮮的體驗。 左側是廢棄腳踏車集中場,右側是隊伍的最前端 準備被領養的腳踏車們 ...
"Shutter Chance"可直譯為"最佳快門時機"。 生命中許多瞬間如白駒過隙,利用攝影捕捉這微妙的瞬間不僅能將記憶封存, 更能作為通往過去某時間點的鑰匙。 一張照片映入眼簾,喚起的是回憶、是當下北風吹佛的乾冷、是縈繞鼻腔的馨香、是你髮梢輕輕拂過的觸感。 自2010年初春加入屏科攝影社,開始用手中的相機記錄著生活,就像寫日記。 手上的器材有Sony T200、團購平價LOMO機(Rainbow V)和家傳的Nikon FM2,著實也拍了不少當下滿意的照片。 縱使手法青澀、主題不明,但在摸索的過程中漸漸體會攝影的樂趣。 早在高中時期便斷斷續續的寫著部落格,聽聞使用最久的無名小站關站在即,隨即登入了塵封已久的網誌。 它默默記錄著無數人成長的軌跡、見證青春歲月的逝去是如此無聲無息。 停筆多年後的今天,決定重拾當年的心情開始記錄,這些年來照片沒說完的故事。 Nikon FM2,攝於中台禪寺,2009 攝於屏科大綜合大樓,Rainbow V,2009...
About Me
Tzu Yang ,Tai
Photographer / Blogger
Save point for my life
FRAME Lab
Popular Posts
-
隨身系列第二篇的主角是 Fujifilm產的 方正便當機:Tiara II (本系列前篇: 喵兔 )。 ...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