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機場溯源 ─ Nikon EM

001301310036

「南機場」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宅,曾是60年代最現代化的集合住宅。其特殊的發展過程,與獨樹一格的形象,吸引許多國內外電影劇組前來取景,如科幻電影「露西」、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發起之電影聯合創作計畫「10+10」中的短片「海馬洗頭」等,都曾在南機場取景拍攝。此處違章遍佈且斑駁老舊,對比附近的新建物有著強烈的衝突感,具豐富視覺元素。


「海馬洗頭」片頭中陳玉勳導演以長鏡頭拍攝李烈走過夜晚的旋轉樓梯和長廊,昏暗的背景中幽幽一曲姚蘇蓉–像霧又像花,透著壓抑詭譎的氛圍。旋轉梯也常在人像或街頭攝影中出現,一直到最近才有機會走訪。後續整理照片與查找資料的過程中覺得南機場在台灣集合住宅史中別具意義,故蒐集資料整理成本文。(資料出處

圖1











圖2




日據時代為防新店溪水患,沿今水源路、中華路二段、漳州街新築堤防,堤防內為住宅,堤防外之低窪沼地則闢建為練兵場用做操練與學習馬術的場所,故1922年設立之台北州台北市馬場町即以此為名(圖1)。松山機場未建之前,陸軍之飛機均在練兵場起落。1930年代新建了軍客兩用的台北北飛行場(今松山機場),練兵場擴建後便改稱「台北南飛行場」,又稱「南機場」(圖2)。(資料出處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台灣後,於南機場附近興建了大量眷村,如空南一村、空南二村,故中華路二段至萬大路間以外省人居多、閩南人為次。戰後原為陸軍軍舍及農場所在,後空軍於1953年以飛行訓練為由取得使用權,拆除農田建物後,卻改為國軍「台北高爾夫俱樂部」,現為萬華區青年公園。今日南機場國宅、南機場夜市的名稱即是源自於台北南飛行場。

1959年八七水災,造成堤防外嚴重淹水,永和、板橋、新莊、三重等地也受波及。政府為保護大台北地區,下令拆除水源、雙園堤防區外所有房屋,並以當時軍用的古亭崁頂段為國宅建造處,共11棟,分甲(8坪以上)、乙(10坪以上)、丙(12坪以上)種,可容納1264戶。此外,堤防外住戶可獲拆遷費1000元(每戶)與救濟金500元(每人)。若能在兩年半的期限內拆遷完成,再給一千元獎金;若否,則取消各項補助費。辦法公布後,一些住民暗中於深夜集會,計畫向市議會提出先建後拆或撥出高爾夫球場(即今青年公園)些許土地以為拆戶之暫時棲所;事洩後,警備總司令李立伯於西寧南路地下警備總部開會,告稱:「住戶須於限期內完成拆除,且可分購南機場公寓,新屋資金則分15年償還由銀行發放的貸款。戒嚴時期,人民不得集會與請願,違者一律依法嚴辦。」之後軍警憲於各處全天監視。自此拆遷逐漸完成,住戶各奔西東直至公寓完工。資料出處

圖3

圖4、甫落成的南機場國宅(圖片翻攝自里長辦公室歷史資料)

圖5、1964年11月29日,行政院院長嚴家淦為南機場公寓的落成剪綵
(圖片翻攝自里長辦公室歷史資料)

1963年冬南機場公寓落成(圖3~圖5)。落成之初受到矚目,其五層建築為當時住宅中最高,並擁有全台最大規模的住宅;此外社區設有獨立水庫與汙水處理場,全社區使用地下電纜而非地上之電線桿;且擁有學校、菜市場和地下社區避難室。社區學校忠義國小(1965年落成)之1樓係零售菜市場,2至5樓為校舍。1976年台北市政府收回市場後,撥交學校改建為教室使用。(資料出處

當時南機場公寓以歐美最新建築工法成為台北人心中的高級住宅。其特殊的「旋轉梯」設計,為鄰里與小孩的社交遊戲最佳場所,具有逃生、通風、進出容易與採光佳等優點。曾有來自菲律賓、印尼與泰國等華僑甚至分批來台參觀。2021的今日,南機場公寓與附近的區塊在台北地圖上就像個補丁一樣,雖格格不入,但其實是最原始的樣貌。(資料出處

圖6、紅圈處為南機場國宅概略位置(地圖出處:中研院台北百年歷史地圖
圖7


南機場國宅可分為三個區域,落成年份相近,可區分為三期。擁有標誌性的旋轉梯者(圖4)即為第一期,中間有小塊綠地和廟宇中庭的為第二期,三角形且中庭有個戲水池的為第三期。

 
首先拜訪的是2期國宅。2期俯瞰為一個梯形,梯形每個邊都有入口可以通往中庭。中庭是在B1,四周設有停車場與坡道。一樓朝向中庭的內側有雜貨店、中藥鋪和小廟,雜貨店外倍具年代感的投幣式搖搖馬深得我心。

001301310026 
001301310031 
001301310030 
001301310034 
001301310036 
001301310029 
 
接著來到1964年落成的第1期區域,也是周遭最古老且戶數最多的一區。由於這些公寓大多還有人居住,我以不干擾居民為前提繞了一圈,看到許多60-70年代國宅特有的元素,如龍紋紅鐵門和菱格紋鐵窗等,過去在台南市的中國城(已拆除)也曾見過。現今的一期國宅陽台外推與加蓋情況頗氾濫,這點與台南永樂市場國宅的景象極為類似。

001301310025

旋轉樓梯的設計具有逃生、通風、進出方便、美觀與採光佳等優點,樓梯中間設有「垃圾投放口」,可從各樓投下垃圾直達1樓,方便清潔人員整理(已封閉)。

001301310017 
001301310015 
001301310007 
 
第3期的戶數最少,但感覺尚在居住的人口較多。這期的B1有一個圓形的水池,但並未放水。

001301310002 
001301310004 
檢查照片才發現有孩童在充氣式水池裡玩耍。

001301310021 
偽湯瑪士小火車。

001301310023 
喜歡建築或廢墟頂樓的樹,已養成看到隨手紀錄的習慣。
以下分享幾張當天用Polariod 195拍的拍立得。

2020-05-30-23-21-010 
2020-05-30-23-21-005 
2020-05-30-23-21-004

學生時期在台南時常跑老眷村和老國宅,在頹萎的巷弄間捕捉一絲殘留的生活感,想像曾繁盛的吉光片羽。這次來南機場原本只是想殺殺底片,最近整理照片時無意搜尋到許多有趣的歷史新聞,接著發現中研院的台北百年歷史地理資訊系統,自光緒年間、日治時代至光復初期等各年代的古地圖套疊之下發現許多史料,獲得許多樂趣。

本篇使用器材:
相機:Nikon EM + 24/2.8D + 14/2.5D + Ai-P 50/1.8 + 35/2D
底片:Agfa 400
沖洗:彩韻沖掃
拍立得:Polaroid 195 Land camera + Tominon 114mm F3.8 (Instax Wid/sc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